更新時間:2022-07-02 11:04:00 來源:大牛教育成考網 點擊量:
成考醫(yī)學綜合是醫(yī)學類專業(yè)和護理類專業(yè)考生的專業(yè)基礎課考試科目,下面由大牛教育成考網考前學習班老師為考生們簡單介紹醫(yī)學綜合中中樞神經系統(tǒng)的相關知識點。
第一節(jié) 脊 髓
一、脊髓的位置和外形
(一)位置
脊髓位于椎管內,自枕骨大孔至第一腰椎下緣。
(二)外形
脊髓呈扁圓柱狀,全長粗細不等,有頸膨大(頸5~胸1)和腰骶膨大(腰2~骶3),末段變細稱脊髓圓錐。自脊髓圓錐向下延為非神經組織的細絲稱終絲,止于尾骨背面。脊髓表面有縱行的前正中裂、后正中溝和前、后外側溝。由于脊髓短于椎管,故腰、骶、尾神經根在未出相應的椎問孔前,在椎管內圍繞終絲下行一段距離,形成馬尾。前、后外側溝分別有前根及后根出入。
二、脊髓灰質的分部及主要核團
(一)前角
前角為軀體運動性核團,分內、外兩群。支配由肌節(jié)演化來的骨骼肌。前角運動神經元分為兩型:a運動神經元,支配骨骼肌的梭外肌纖維,引起肌收縮;γ運動神經元,支配骨骼肌的梭內肌纖維,調節(jié)肌張力。
(二)側角
側角見于胸1~腰3節(jié)段,含交感神經節(jié)前神經元,又稱中間外側核,是交感神經的低級中樞。在脊髓的骶2~4節(jié)段,中間帶外側部有副交感神經的節(jié)前神經元,稱骶副交感核,是副交感神經低級中樞的一部分。
(三)后角
后角細胞屬軀體感覺性核團,分群較多,自后向前,主要的核群有:
1.后角邊緣核該核是后角尖最表層的弧形區(qū)。在腰骶膨大處尤為明顯。
2.膠狀質膠狀質貫穿脊髓全長。
3.后角固有核 后角固有核在膠狀質前方。
4.胸核(背核) 胸核在后角基部內側,僅見于頸8~腰2節(jié)段。
第二節(jié) 腦干
腦干由延髓,腦橋和中腦組成。
一、腦干外形
腦干位于大腦下方,是脊髓和間腦之間,是中樞神經系統(tǒng)的較小部分,呈不規(guī)則的柱狀形。腦干自下而上由延髓、腦橋、中腦三部分組成。延髓部分下連脊髓。
二、腦神經核功能柱及各核的功能
(一)一般軀體運動柱
一般軀體運動桂位于菱形窩底深方中線的兩側。支配由肌節(jié)演化來的骨骼肌。
1.動眼神經核(上丘)支配上瞼提肌和上直肌、內商肌、下直肌、下斜肌。
2.滑車神經核(下丘)支配眼的上斜肌。
3.展神經核(腦橋中下部)支配眼的外直肌。
4.舌下神經核(橄欖中下部)支配舌肌運動。
(二)特殊內臟運動柱
特殊內臟運動柱位于軀體運動柱的腹外側。支配由鰓弓演化來的骨骼肌。
1.三叉神經運動核(腦橋中部)支配咀嚼肌。
2.面神經核(腦橋中下部)支配面部表情肌。
3.疑核(延髓上部)支配莖突咽肌。
4.副神經核(延髓下部)支配胸鎖乳突肌和斜方肌。
Copyright © 大牛教育成考網 版權所有 粵ICP備18016435號 全國免費咨詢電話:400-877-8003
廣州市天河區(qū)五山路華南理工大學國家科技園金華園區(qū)3樓C323-326室(總部)
此網站信息最終解釋權屬于廣州天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
聲明:本站為廣州成考民間交流網站,成人高考動態(tài)請各位考生以省教育考試院、各市成考辦通知為準。